- 點贊
- 收藏
領導新街暴動聲威遍及上海市郊,他是金山第一個共產黨員
俞凱/澎湃新聞
2021-03-25 16:49
字號 

出生于地主之家,李一諤一心喚醒農民。
近百年前,他常穿著貧民的破爛衣褲,夜間在牛欄、豬棚旁招集農民講演,整夜不輟;他籌資買槍訓練隊伍,發起新街暴動,震動金山、松江等地;他高呼“中國共產黨萬歲”英勇就義。
李一諤是金山的第一個共產黨員,還是平湖第一個共產黨員的入黨介紹人。3月23日,金山衛鎮農建村初心館黨群服務站、平湖市“紅色轉角灣”,以及滬浙兩地21個紅色點位,共同組成了“回望初心”精品線路向公眾發布,金山首位共產黨員李一諤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。

地主之子
據《金山縣志》記載,李一諤乳名雪元,化名王慶生,1898年出生于金山衛新橋(現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農建村長春10組)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,父親李又如是前清秀才,有田產數百畝,母親周氏,亦出身于富有之家。
青少年時期,李一諤來到上海求學。1915年,北洋軍閥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“二十一條”,上海青年學生集會聲討賣國賊,李一諤第一次參加政治運動,開始萌發革命意識。

1920年秋冬,李一諤回家變賣部分家產,創辦了云溪小學,亦稱甪里小學,1924年創辦進步刊物《社會鐘》,宣揚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,抨擊“貧者衣食不周,富者驕奢淫逸”的不合理社會制度,喚起民眾。

在“五卅”運動高潮期間的1925年六七月份,經侯紹裘和姜長林介紹,李一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成為金山縣(現為金山區)最早的一位共產黨員。上級指示李一諤在金山作農運,發展黨員,建立黨支部。在李一諤的努力下,到1926年底,浦南地區已經有了5位黨員,即翁明哲、李新民、張善述、王世德及李一諤本人。

1927年3月,金山歷史上第一個共產黨地方組織——中共金山特支(即浦南特支)成立,李一諤擔任特支書記。金山特支活動范圍在金山和松江二縣的東南部交界處,都在黃浦江以南,所以金山特支在當地習慣稱為浦南支部。1927年6月下旬,中共江浙區委改組為江蘇、浙江二個省委,金山支部劃歸江蘇省委領導,金山特支改稱為金山獨支。
騎著白馬的“王先生”
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變后,形勢嚴峻,中共金山獨支堅持斗爭。
1929年3月15日出版的《犧牲》第一集記載:李一諤“仍在各處活動,常穿貧民破爛衣褲,低壓其帽檐,日間不常外出,夜間就牛欄、豬棚旁招集農民講演,整夜不輟……”。
當時,李一諤化名王慶生,以教書先生身份作掩護,往返于金山和平湖縣的東鄉。他常騎著白馬,在轉角灣、衙前、新倉、三義湖、周家圩、韓家廟等地活動,當地老百姓都叫他王先生。
轉角灣農民何金補回憶當年李一諤介紹他們入黨的情景時說:“李一諤給我們講革命道理,要我們記住六句話:‘階級斗爭,實行革命,遵守紀律,犧牲個人,嚴守秘密,永不叛黨’,最后兩句話要我們切記切記?!?br />

李一諤在金山浦南一帶的工作得到飛速發展,黨團組織往北發展到朱家巷、亭林等地,往西發展到浙江平湖東鄉的新倉和衙前等地?!八摹ひ欢笔伦兒?,朱軼凡在李一諤的介紹下參加了共產黨,成為平湖縣第一位共產黨員。
這一時期,黨員數量已從17個黨支部約140名黨員,擴大到30個黨支部、350-400名黨員;黨員成分由原來知識分子占絕大多數,發展到貧苦農民占大多數。1928年2月,金山獨支改為中共浦南區委,李一諤任區委書記。此后,在黨的領導下,李一諤在金山浦南一帶的工作得到飛速發展,由于黨組織迅速發展,為了適應領導秋收斗爭,1928年9月決定成立縣委。1928年10月,召開了一次有80余人參加的各支部代表會議,中共金山(浦南)縣委成立。翁明哲任縣委書記,李一諤擔任組織部長。到1929年2月初,中共金山縣委下面已經建立了4個區委,有黨支部164個、黨團員1751名。
新街暴動
新街是黃浦江以南的一個小集鎮,地處金山朱行、漕涇、山陽、張堰交界處,不僅信息集散快、影響力強,而且朱行地區農民協會組織興起早、群眾基礎好、參與者多。
1927年,中共金山(浦南)縣委根據八七會議精神,決定在黃浦江南的松江縣新街(今屬金山工業區新街村)組織暴動,以期在金山、松江、平湖三縣農村引起連鎖反應。當時縣委由李一諤負責軍事工作,他籌資從上海買來12支槍,在平湖轉灣角組織暴動隊伍,進行軍事訓練。
1929年2月6日夜,李一諤在新街附近的五墳廟宣布暴動計劃和紀律(只打擊地主、不搶東西),300多名“紅色暴動隊”隊員和農民協會會員,從甪里、大石頭、金衛、甸山、馬棚、官橋等地,分路向新街逼近。為便于晚上識別,暴動隊伍以臂纏白布為標志、以大紅旗為先導,包圍了土豪張忍伯家,不料張忍伯事先聞訊,乘坐收租船逃跑了。暴動隊伍燒毀了前埭院宅,并將張忍伯的罪狀布告和相關宣傳標語貼遍新街小巷及沿途各地。新街暴動先后槍決新街附近公安局水警探子張銀奎、劉少鍵,大石頭坐探小金榮等8人。

新街暴動,聲勢浩大的紅色力量和公開亮出的中國共產黨布告標語,給松江、金山等地反動勢力極大震動,《申報》《時報》等多家報紙連載數日,聲威遍及上海市郊各縣和江蘇等地,大大提高了共產黨在勞苦大眾中的影響和地位,也使中共金山(浦南)縣委機關再度得以安全轉移。
1929年2月26日,李一諤秘密回金山開會,由于叛徒告密,27日上午被包圍,不幸被捕?!渡陥蟆酚涊d了李一諤的被捕經過:李一諤被包圍后,“持槍擬沖出大門,當被警隊鳴槍,擊中李左臂部,彈由后臂射進,李痛極倒地就擒,即將手槍繳下”。此后,李一諤被押解松江,途經山陽、金山衛、張堰一帶,四鄉農民聞訊而來,慰問并企圖搶救者達數百人,終因防備嚴密未能成功。途經亭林時,李一諤對觀看的群眾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講,鼓動農民團結起來斗爭,最后勝利一定屬于人民。
庭審現場的聞詢筆錄也被1929年3月4日的《時報》公之于眾——
問:幾歲?做何事?答:三十一歲,念書。
問:幾時入共產黨?答:我并不入共產黨。我曾于民國十三年任(國民黨)金山縣黨部常務委員,于十六年清黨時灰心,回家不問事了。
問:搜獲之六寸手槍爾從何而來?答:系當時向導所撿來。
問:地圖一張何用?答:為船到時所繪。
問:此種印刷品從何處印得?答:不知何人置于我之書桌上。
國民黨右派問不出口供,又不愿意輕易放過,決定以“證據確鑿”名義處以死刑。1929年3月11日《申報》第10版報道稱:3月10日執行當日,執行人員提出李一諤,“問有遺言通知家屬否?李一諤謂請通知母親。問官謂今日爾已執行,則尚有同黨何人,爾不妨說出。李終不說?!?br />1929年3月10日上午11時,李一諤在松江西河莊刑場英勇就義,時年31歲。據當時報紙描述,李一諤赴刑場途中神態自若,“絕無痛苦之狀”,并高呼“中國共產黨萬歲”、“工農勞苦大眾解放萬歲”。1952年,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,李一諤被追認為革命烈士。
如今,在上海金山工業區新街村,矗立著一座“新街暴動紀念碑”。李一諤等共產黨員的革命事跡,金山的革命歷史被記錄在金山衛鎮農建村村部西側的初心館內。在浙江平湖市獨山港鎮金沙村,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“紅色轉角灣”建有轉角灣公園、展陳室、黨員培訓室、轉角灣茶館等,也還原了當年金山浦南縣委活動的場景。

位于金山衛鎮農建村長春10組的“李一諤烈士陵園”內安葬著李一諤烈士遺骸及其胞弟李新民的骨灰,立有花崗石墓碑。走進占地約0.5畝的陵園,李一諤被捕犧牲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。

(原題為《領導新街暴動聲威遍及上海市郊,他是金山第一個共產黨員》)
責任編輯:楊一寧

- 點贊
- 收藏
相關推薦